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河南理工大学

院校名称 河南理工大学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河南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河南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291

院校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理、工、管、文、法、经、教、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属重点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普通日校在校生34000余人。

学校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毗邻,交通便利。焦作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山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人文与社会环境。在学校办学历史上,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地质学家翁文灏、工矿泰斗孙越崎和张仲鲁、张清涟、丁观海、张伯声、邓曰谟、李钟美等众多留美学者先后出任学校领导职务或教授,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历经时艰,学校铸炼形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办学理念、“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严慈,严谨,严格”教风、“勤勉求是”学风和“勤奋务实,爱国爱校”办学传统等核心价值理念,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学校占地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设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是省级园林单位。学校设有29个学院和万方科技学院(独立学院)。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4.78亿元,建有网络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工电子、物理、语言实验中心等48个实验中心(室),1座地球科学馆。图书馆藏书251万册,另有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0余个,全面实行自动化管理,获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评估优秀评价。学校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城市节点单位,校园网覆盖全校各个区域,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和“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学生公寓和食堂分别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示范性学生公寓”和“示范性学生食堂”。拥有3座标准田径运动场、1座体育馆、各种球类运动场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完善的文化体育设施。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强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拥有2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设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居前十位)、32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具有硕士推免权和开展本硕连读、硕博连读资格,享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硕士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权,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具有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75个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名师荟萃,鸿儒云集,拥有专任教师2310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1020人,两院院士10人(含双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长江学者和省特聘教授等2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还外聘30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专家、院士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和“重品德、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实施“质量立校”战略,不断强化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构建特色鲜明的本科教学工作新体系,教育教学工作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建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54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特色专业、24门省级精品课程等96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承担国家和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0多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9项。近5年来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2014年,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176个,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孙越崎奖学金等全国性奖学金1329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荣获“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高校科研实力与考生择校”高考招生咨询大型公益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

学校不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育特色学科品牌,提高服务行业和区域水平。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

学校长期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着眼服务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创新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10.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1.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科技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是河南省较早实行开放办学的高校之一,秉承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办学理念,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学术活动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文化融合,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共为国家培养16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有不少人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院士或担任省、市和大型企业的领导职务。他们在不同岗位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

百年理工,世纪风华。今天的河南理工大学,正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学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奋力开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业设置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在1938年电机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来的共同努力,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45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省(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和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1人,外聘数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矿业电气与控制工程博士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点,10个二级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2个专业学位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院设置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7个本科专业,按2个大类和1个专业进行招生:自动化类(包括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个专业),电子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大类招生名称,选“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大类基础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申请选择该大类下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还具有“本硕连读”、“中外合作办学”、“第二学士学位”、“专升本”等几个不同层次。现有在校生3764人,其中博士、硕士生研究生364人,本科生3400人。

  学院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实验及科研条件优越。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4250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0多项。

  学院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南非斯特兰堡大学等开展了多层次教育、科技交流和合作;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合作办学,以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联合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每年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近几年取得国家银奖、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百余项,成绩斐然。目前本科生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一个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10人,教授30人,副教授57人,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辅导员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校级示范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5人。

  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系、机械设计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机械工程基础部等6系1部;设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所、机械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精密工程研究所、机械传动与系统仿真研究所、流体机械工程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2个二级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矿山机电等3个专业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及2个省级名牌建设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矿用设备安全检测中心和计算中心、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矿装备与技术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先进制造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研团队。建有4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和2个研究生创新实验室。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技活动成果显著: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比赛等活动中获30多项奖励,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100余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院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方法,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学院建设成学科特色突出、师资队伍优良、管理制度规范、发展后劲强大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200人,本科生3000余人。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金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教学成果奖12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0余篇次,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获批专利40余项。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次来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派出学术骨干40余人次赴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进修、考察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生,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外大学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1月。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目前拥有教职工107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校级示范教师4人。

  学院拥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深部矿井建设);拥有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结构力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建设工程监理概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163人,本科生2263人。

  学院具有完善的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实验设备先进,能够满足各个专业的教学要求。学院目前设有力学实验室中心、结构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爆破实验室、道桥实验室、数值计算实验室、建筑环境监测实验室、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9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3800多万元。

  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36项;出版专著17部、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300多篇)。

  学院与英、美、加、澳、韩、日等多个国家有学术联系,与国内20多所高校的土木学院(系)有业务往来。与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平煤建工集团、焦作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等多个企事业单位签有“产、学、研”基地的合作协议,保证学生实践教学的开展。

  资源环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原地质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前身是原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地质系,1961年10月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95年5月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5年组建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院围绕“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的兴院战略,以培养应用及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在教学与科研工作、学科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与办学条件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现有教职工111人,其中教授 25人,副教授5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74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149人,本科生1893人。

  学院现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古生物学与地层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6个本科专业,地质工程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和“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是河南省古生物学会挂靠单位;有“煤田地质与瓦斯地质”国家级教学团队、《瓦斯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地球科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有“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煤田地质与勘探”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地球科学馆。

  学院先后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部“973”项目和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项,年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在遗迹学、瓦斯地质与煤层气地质等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在1923年焦作工学院建立的测绘学科基础上历经80多年的专业增扩、院系调整发展起来的。下设测量工程系、地理信息系统系、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土地资源管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测绘中心实验室、摄影测量实验室、GIS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具有国家乙级测绘资质。

  学院拥有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5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2人。拥有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型团队,刘先林、王家耀为我院双聘院士,多位知名专家受聘为研究生导师。

  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拥有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测绘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数字矿山建设、小型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国土资源管理等在全国同类院校居于先进水平。

  学院开设5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是河南省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级科技攻关等项目百余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目前在校研究生200余人,本科生1800余人。

  学院师生团结、勤奋、求实、进取,走“人才聚院、教学兴院、科研强院”之路,增强对外交流,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学院教学与科研实力,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矿务学门,历经焦作矿务大学采矿冶金科、焦作矿业学院采煤系、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等不同发展时期。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Syd S.Peng),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1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人,拥有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3人,采矿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矿业工程一级硕士点、系统工程二级硕士点以及矿业工程领域、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设有采矿工程、工业工程、交通工程3个本科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类省级重点学科。

  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系、工业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煤与煤层气工程系。设有矿山开发设计研究所、工矿技术开发公司、岩层控制与特殊开采研究所及采矿工艺技术等四个校级研究所(公司)。建设有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十一五”期间,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项。完成科研项目近500项,科研经费12000余万元,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6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余项。学院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级教学体系,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325人,本科生2181人。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肯塔基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学院将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吸纳人才,力争建成以矿业工程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若干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早在1909年建校之初,学校就开办了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成立了通风安全教研组,历经焦作矿业学院采煤系通风教研室、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通风安全教研室、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安全工程教研室等不同发展时期。2005年5月,在原安全工程系与瓦斯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80人,在读博士1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9人,省特聘教授3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创新人才、杰出青年等7人。

  学院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减灾防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设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400余人,本科生1000余人,就业率达100%,位居全国及河南省高校各专业前列。

  学院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建有“安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安全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等国家级教学平台,建成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和瓦斯地质学2门国家精品课程,建成“河南省煤矿瓦斯及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率先开展瓦斯地质研究,首创了瓦斯地质学科,在瓦斯地质与瓦斯突出防治、通风理论与技术、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系统决策与抢险救灾等领域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学院目前承担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基础研究课题、“863”高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近亿元。近几年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获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2012年2月,由张子敏教授主持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院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代表人物。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学院科研成果,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显政、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原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等领导莅临学院视察指导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在原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材料教研室、矿加教研室和机械工程系材控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博导8人、教授20人、副教授39人、高工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7人、在读博士6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省杰出人才科学基金资助对象2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2人、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2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朱训教育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聘请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为学科兼职教授;聘请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Dan shechtman教授为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物加工工程和矿业工程材料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包含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应用化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矿业工程和化学工程3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本科专业。目前有在站博士后14人,在校博士生、硕士生106人,本科生1871人。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30%以上,并有具备推荐免试硕士生和直接攻博生资格。

  学院拥有“矿业材料”和 “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创新型科技团队和“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校级创新型科研团队,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 “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河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矿业工程材料”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材料”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和 “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加工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和“铝基复合材料”2个焦作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级“煤矿资源加工利用研究所”,“矿业工程材料研究所”;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硅酸盐学会水泥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等机构挂靠学院。学院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课程1门;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前身是2002年创建的应用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它是河南理工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理学门类专业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2人,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优秀专家(教师)3人,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32人,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教师占85%。

  学院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和运筹学与控制论校级重点学科;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公共数学教学部、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和数学实验中心。现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500人。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技活动成果显著,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国家奖19项。国际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获奖13项。本科毕业生考研率稳定在30%以上。学院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保加利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数百篇。近几年发表科研论文450余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机构检索的论文达100多篇。主持国家级项目20项,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教研教改项目10项,获省级奖5项。

  学院承担着全校所有层次、专业的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等任务,对稳定和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全院师生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勤奋务实、踏实肯干、勇创一流的奋斗精神,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物理化学学院

  物理化学学院是在1962年基础教学研究部的基础上分设成立的。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学科建设、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3人,博士53人,在读博士15人。具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焦作市三八红旗手1人,河南省技术带头人2人,硕士生导师38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还外聘多名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对稳定和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院设有4个系(应用物理系、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2个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1个专业资料室,以及党政、教务、团委、学工办等管理机构。其中两个实验中心一次性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物理实验中心在河南省高校中起到示范作用。

  学院承担着全校理工类专业270多门课的本、专科基础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任务,以及部分研究生专业的教学任务;承担着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3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硕士点,物理化学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现有CCD单晶演示仪、荧光光谱仪、手套箱、长窗高压相平衡系统等大型专业仪器,价值人民币450万元;有普通教学仪器、设备3634台(件),合计人民币1100.46万元。学院现有在校硕士生、本科生700余人。

  秉承百年老校的荣耀,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物理化学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风貌,共创物理化学学院的美好明天!

  经济管理学院

  早在1958年学校就开办了劳动经济专业,1985年成立经济管理系,2005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是一所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拥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师86人,教授11人,副教授30余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0余人。

  学院拥有1个二级博士点,2个一级硕士点,3个二级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MBA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学8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工商管理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1个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1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教学系部和经济管理研究所、财务会计研究所、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旅游管理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6个研究所,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目前学院已经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培养体系,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本科生2800余人,另外还招收留学生。

  近年来,经管学院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以人为本、科教并重、团队意识、质量兴院”为核心价值理念,全体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志士才俊,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思潮澎湃、学科交融的学术氛围,铸就了追求卓越、勤奋务实的精神品质。学院坚持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根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走管工结合的办学道路,教学与科研互动、规模与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办学规模稳定增长,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质量工程再创佳绩,企业管理及相关学科保持省内领先水平。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4年。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8人,常聘外教11人,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总数的50%以上。

  学院设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研究生外语教研室、语言实验中心、图书资料阅览室、考务培训中心,开设英、日、俄、韩四个语种课程和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分别于1999年和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开始招收涉外事务管理、英语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60人。

  学院以教育创新提升内涵,以强化建设支撑发展,积极进取,成果斐然。多位教师在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有“天煌杯”全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百名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示范教师5人。在学校教学竞赛中,外国语学院教师先后获得29个奖项。专业英语四级统考成绩一直高于全国综合院校平均水平。本科生被推荐或考取本专业或跨专业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此外,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到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留学深造。

  学院现有语言实验设备18套,其中多功能现代化同声传译实验室1套,多媒体网络教室1套,数字化语音教室5套,多媒体教室2套,学生自主学习教室2套,外语调频教学发射电台4套,音频制作设备1套。外语调频电台三套频率每天播放节目累计达48小时。配备多媒体教室192个,网络自主学习教室9个。建立了大学英语学习专用网站和FTP资源共享网站。学院阅览室设施齐全,资料室藏书近2万册,音像资料千余种,中外文期刊、报纸50种,外文原版期刊、报纸13种。

  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院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各类科研成果获奖十余项。本院教师累计发表科研论文585篇、教研论文147篇,出版著作和教材共16部。科研团队日益壮大,实力不断增强。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和英语语言文学分别被确立为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我校被确定为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新时代交互英语》示范基地。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2008年10月,由土木工程学院原建筑学系、人文政法学院原艺术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工业设计系组合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0人。另聘请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教授、建筑大师、知名书法家、摄影家、雕塑家等7名兼职教授任教。

  学院现有建筑科学及技术、工业设计2个硕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为5年制。

  学院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在办公教学用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专业图书资料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逐步提高。学院实验中心下设建筑物理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版画丝网实验室和摄影实验室。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院师生多人次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中获奖。学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的毕业生以综合素质全面、业务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肯定。近百名本科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建筑学专业近年来平均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多人到北京、上海、深圳、郑州等城市设计院所、相关专业管理机构等从事设计、研究、管理工作,也有在教育教学单位从事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学院现有在校生1183人。

  在扎实做好教学、科研基本建设的同时,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现已与意大利都灵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可派教师进行学者访问、建筑学专业学生可申请赴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另与多家公司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

  文法学院

  文法学院由原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中文系和原政法学院的法学系于2011年组建而成。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8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60%;讲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38%;博士28人,占教师总数的53%;硕士25人,占教师总数的47%。

  学院具有文化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有汉语言文学和法学2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中文系、法学系、大学语文教研室3个教学系室;学院拥有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3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怀川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外诗学与多边文化研究中心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图书资料室以及供法学专业模拟审判使用的模拟法庭、焦作法律援助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作站等设施,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了有效平台。

  学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近几年学校图书馆新增文法相关专业图书近20余万册,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库为文科专业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科研资料。文法学院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现刊百余种,为服务教学、科研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教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省(部)、厅级项目50余项,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获各种奖励40余项。

  现有在校生700余人。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活力文法、厚实文法、和谐文法”为理念,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突出文法特色,创新工作思路,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应急管理学院

  应急管理学院成立于2010年3月,其前身是创建于2008年的公共管理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参事闪淳昌教授任名誉院长,河南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介新博士任院长,中国地震局应急预案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夏保成教授任执行院长。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师资队伍。他们分别毕业于美国、德国、日本和国内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任教师27人中,教授、副教授17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

  学院拥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博士、硕士授权点,公共管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急管理工程、灾害风险管理二级硕士授权点。学院拥有公共事业管理(政府应急管理与安全社区建设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和管理科学3个本科专业(方向)。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教育工作委员会、安全与应急管理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也设在学院。

  学院注重学以致用,积极服务全国和地方政治、经济建设,承担了河南省政府“十一五”和“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起草工作,与河南省应急办、广东省应急办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71762部队、台湾铭传大学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与河南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和郑州光大百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并设立高远百万奖学金和光大百纳奖学金,学生奖、助学金获得覆盖面达60-70%。

  学院培养的学生以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称赞。2012年就业率达到95%,多名同学考取选调生或公务员。我院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节能减排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获奖12人次。参加河南省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河南省职业规划设计大赛获奖6人次;4人入选中国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

  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

  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是在1958年的体育教研组、1995年的体育教学部、2005年的体育系、2010年3月的体育学院 的基础上于2010年6月成立的。

  学院拥有专职教师7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学位者52人。拥有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示范教师2人、校级骨干教师12人,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学院设有1个公共体育事业管理二级硕士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2个本科专业,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近3年研究生考取率在40%以上。学院除承担体育专业课程外,还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负责开展群体活动、竞赛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等工作。

  学院现设有4个管理科室,5个教研室,1个实验室,5个管理中心;建设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地域武术文化”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和太极文化研究中心,有“体育人文社会学”校级重点学科。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河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2项,建成河南省精品课程1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2009年,学校获得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工作评估一类学校,获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特殊贡献奖”。2010年,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获得教育部批准,篮球、武术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华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11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称号,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创建于2007年7月,是河南理工大学中最年轻、最具活力和特色的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3人。学院现有1个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含声乐、器乐、舞蹈3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在校生200余人。今年面向河南省、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招生。

  学院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专业技能,多次应邀参加中央及省市电视台的大型文艺活动,在国内外重大音乐大赛中获奖20余人次,出版学术专著、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百余部(篇),获省部级科研项目及奖励近20余项,充分展示了学院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雅的艺术情趣,为活跃社会及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及广大师生的艺术品位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学院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创一流”的办学思想,全体教职工将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奋发向上,开拓创新,为建成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音乐学院而奋斗!

  医学院

  医学院成立于2012年,在学校成功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创建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之际诞生,成为百年理工的新生学院,开启了医学教育与研究的新篇章。

  学院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学校的综合优势和人才强校的优惠政策,壮大师资队伍。现有高级职称20人,“黄河学者”教授1人,博士5人,专业师资队伍日臻完善。

  学院机构健全,管理规范,学校已投入500多万元用于教学设施购置,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医学院综合大楼,已完成前期规划,近期开工建设。学院在学校党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遵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 建设、高水平培养的建院思路,深入医药市场了解行业需求,汲取当今医学教育先进经验,科学谋划学院发展蓝图。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与运行,首届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已完成一年的教学任务,师生反应效果良好。今年又成功通过省教育、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对我院一年来的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同意增设药学本科专业。

  学院以学校雄厚的办学实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依托,传承“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以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卫生人才为己任,致力于服务人民健康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奉献社会造福人类。

  我们秉承学校“好学力行”的校风和“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奋发图强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条件,诚邀有志于投身救死扶伤的莘莘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成为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的奠基者与开拓者,共同谱写学院发展的辉煌篇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其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计算机教研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6人,副教授(含内聘)68人,博士(含在读)67人。

  学院设有计算机系、通信工程系、信息管理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基础教学部、计算机实验中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等机构,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建有矿山信息化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山信息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国家Linux技术推广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矿业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6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3500余人。

  学院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检测与控制、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图形图像处理及应用、矿山通信技术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取得了6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多部。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系公办性质,设在河南理工大学校本部。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4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200余名。学院以培养IT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积极贯彻“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方针,建立“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技能教育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双基础、双核心”教育教学体系,力图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应用上手快,团队合作棒”的优秀IT应用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