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苏州科技大学

院校名称 苏州科技大学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江苏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江苏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378

院校介绍

  苏州科技学院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设部属)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铁道部属)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以工为主,涵盖工学、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江枫、石湖、天平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26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803人,硕士研究生940人。

  学科专业

  学校现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设有建筑学等58个本科专业,其中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6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土木工程等5个专业通过了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建筑学等6个专业进入江苏本一批次招生。在外省,建筑学等10余个专业进入本一批次招生。

  2003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共涵盖了7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新增为工程硕士培养单位,拥有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2年获准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世界史、风景园林学为省重点学科。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科群、城乡规划与管理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一期项目;环境功能材料与技术为江苏省优势学科二期项目,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为省重点序列学科。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612人,其中专任教师97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513人,教授163人,博士学位教师305人。现有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227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双创计划”2人,省特聘教授2人。专任教师中,1人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评估委员会委员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奖项6人;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333”、“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级人才培养(资助)人选132人次;现有江苏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共3个;10余人担任全国学术团体常务理事、省级学术团体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多人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学术核心期刊的编委。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沈世钊、陈肇元、叶可明在内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科技创新

  2008年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8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3项,省部级项目16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4项;共有63项科技项目通过省厅级鉴定,其中3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科研经费累计55663万元。

  学校现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术服务平台、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科技园、企业院士工作站各1个。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水污染控制工程”等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各类课外科技和文化艺术活动中,有600多个学生团队、1300多人次获省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包括第47届IFLA大会学生园林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内、国际级奖项。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5.5万余名本专科学生、10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许多已经成为单位负责人或者行业骨干。

  国际交流

  学校与英国、爱尔兰、挪威、丹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学分互认、短期留学、交换生等学生交流,同时也带动了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和科研合作。学校接受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尼、澳大利亚、加纳、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或实习。学校已承担由商务部举办的发展中国家援外技术培训24期,为亚太地区、非洲等97个国家培训了462名环保技术和管理人员。

专业设置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立于1985年,现设有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室内设计系等三个教学系,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方向)、园林等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1100余人。其中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学校品牌与特色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国家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城市规划与设计还是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具有副教授职称学科评审权,是学院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之一。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0余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讲师57人。拥有自己的建筑系馆、教学楼和实验楼,实验设备总价值逾千万元。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学成绩斐然。近年来在全国各级各类设计竞赛或作业评优中,共获包括多项大奖在内的课内、外奖励百余项。招生录取分数线久居高位,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社会热捧的喜人形势长盛不衰。已培养各专业毕业生2000多人,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或地方的骨干和精英。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或优秀课程6项、完成或在研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完成或在研包括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市厅(院)级以上科研课题55项、获包括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银质奖在内的市厅级以上各项科研奖励21项、出版专著17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科研总经费每年稳定在500万元以上。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由原来美术系和传媒科学与技术系融合组建。学院现设有美术系、艺术设计系、传媒科学与技术系和影视动画教研室、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单位,美术学(师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影像传播方向)、教育技术学等多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910人。

  学院教职工总数为78人,专职教师5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7名,多位老师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名。

  学院坚持“以艺术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多类型文化艺术传播人才的办学思路,逐步建设成以传媒艺术为主线,集美术学、艺术设计、教育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动漫游戏和多媒体广告制作等多学科、多方向、特色鲜明的学院。

  数字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九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价值近千万的固定资产,具备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联合实验基地。学院经常组织学生赴上海、北京和南京等地教学实习,校外教学基地遍及皖、赣、浙、云、贵、湘、陕和甘等省。

  近几年,教师科研获得国家级各种奖项18项,省级29项,约206余幅作品发表、入选参展。科研立项国家级5项,省级10项,院级23项。出版画册、专著、教材39部,参编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其中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35篇、作品200件。

  学院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科研活动,有百余人次获得层次较高的各类奖项,诸如东方电视台《薪火长征路》最佳创意奖、全国性大学生绘画、设计大赛作品入选并获奖、江苏省多媒体课件制作奖等等,有多篇学生论文发表在专业刊物上,学生科研立项二十几项。

  【音乐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始创于1989年,十九年的办学历程,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课程体系、合理的专业配置和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现有专业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5人。师资均来自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专业艺术院校。此外还聘请了闵惠芬、赵晓声、张畴、戴定澄等著名专家作为兼职教授。

  音乐学院现设有:苏州市苏南地方音乐文化艺术研究所;苏州吴平国乐团;大学生合唱艺术团;大学生石湖昆曲曲社等机构。同时还有专供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用的演播厅,国内领先水平的电脑音乐制作教室,器乐、钢琴、声乐练琴房及舞蹈教学房等。

  音乐学院在教学、科研上硕果累累。每年都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刊物和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并出版多部专著和音像资料;教师的音乐作品在国家专业比赛中获得金奖;在中央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省市电视台和外国电视台相继播出。在专业学术交流方面,音乐学院分别组织、承担了“吴中琴会——中华琴学国际打谱交流研讨会”和“全国音乐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等高规格学术会议;组织参加了与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专业团体的艺术交流;数十次接待来苏旅游的世界各国的朋友和友好人士。同时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大型文艺比赛活动,并多次获得最高奖项。2007年音乐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单位。

  音乐学院自建以来一直保持面向全国多省、市招生。优良的生源使招生层次始终居江苏省同类学校之首,在全国也处在前列。

  音乐学院自建以来为全国高校、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为部队和地方输送合格的专业文艺演员,为传媒培养合格的专业制作人员,为更高学历的人才培养合格的生源,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