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阜阳师范学院

院校名称 阜阳师范学院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安徽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安徽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723

院校介绍

  阜阳师范学院坐落在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阳市。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京九铁路交通枢纽、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一、发展历史与办学声誉。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阜阳师范学院,获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5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13年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校50多年来,学校先后向社会输送8万多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二、学科专业与办学规模。学校现有清河、西湖两个校区,占地97.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5万平方米。学校设置14个教学学院、1个教学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拥有5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85万人(不含三本)。学校建有独立学院1个——信息工程学院,独立学院拥有本科专业22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7377人。

  三、科研机构与仪器设备。学校现有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有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解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及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等7个省级科研机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亿元,各类藏书197万册,中外文期刊8870种,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33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

  四、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86人,其中专任教师966人,高级职称教师313人,博士学位教师125人、硕士学位教师707人;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共计86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授114人。

  五、科研成果。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不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教学研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教学研究项目5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各类课题214项,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等各类科研奖励321项;发表学术论文2667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882篇,SCI、EI收录200篇;出版著作138部。出版《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阜阳师院报》、《安徽基础教育》。

  六、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彰显实践育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25项,其中包括首届全国师范生技能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等国家级奖励119项,学科竞赛获奖级别和数量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625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8项;发表论文31篇;获发明专利18项;在校生自主创业26人次。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七、文化氛围与取得荣誉。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长期坚持开展“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第二课堂活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安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优秀教学管理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坚持注重内涵,彰显特色,加快转型的“三位一体”发展路径,继续巩固教师教育优势,积极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

专业设置

学院名称 联系电话 学院网站 01-文学院 0558-2591009 点击打开网站 02-外国语学院 0558-2591155 点击打开网站 03-政法学院 0558-2591100 点击打开网站 04-社会发展学院 0558-2591166 点击打开网站 05-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0558-2591133 点击打开网站 06-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0558-2591496 点击打开网站 07-化学化工学院 0558-2596249 点击打开网站 08-生命科学学院 0558-2596148 点击打开网站 09-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0558-2591393 点击打开网站 10-美术学院 0558-2596084 点击打开网站 11-音乐学院 0558-2596017 点击打开网站 12-体育学院 0558-2591812 点击打开网站 13-教育科学学院 0558-2591177 点击打开网站 14-经济与管理学院 0558-2591008 点击打开网站 C1-成人教育学院 0558-2596131 点击打开网站 C2-信息工程学院 0558-2593399 点击打开网站

文学院

文学院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5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600多人;有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博士36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校级学科带头人等8人。

文学院拥有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2010年以来与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7人,201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文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成绩显著,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5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教学团队。

5年来,文学院承担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60多项,获省级科研奖励9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出版专著近40部,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等发表论文50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核心期刊转摘。

文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在考研、考证、考编、考公务员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6%以上。“学生第一党支部”201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总支”,所主管的三月文学社,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十三家有影响力的高校文学社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77年,是阜阳师范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拥有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现设有英语应用语言研究所、英语系、日语系。高级英语为院、省级精品课程。

外国语学院现已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授骨干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和规模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7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8人,博士5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硕士或双学位,省、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人。现有英语、日语专业本科学生近1500余人。学生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通过率较高,学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始建于1983年,是阜阳师范学院成立较早的院系之一。多年来,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研与教学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民商法、公法、等3个教研室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法律实务研究所和弘大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三个研究机构及1个“法律诊所”。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专业为中国管理科学院“2007年中国大学法学100强专业”。

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教授9人,博士17人(含在读),副教授28人,执业律师8人。现有校级优秀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课程两门。近五年来,政法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国家级项目54项,国家级以上论文138篇。

政法学院现设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各专业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连续获得学校“期末考风考纪先进单位”、“考研先进单位”和“实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门路广,近年来学生在国家司法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招考等方面成果突出,公务员考试录取率名列前茅,司法考试通过率连创新高(2012年通过率高达60.5%),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现开设历史学、地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旅游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国家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博士后、博士11人,硕士生导师6人,有6人次获得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社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近20项,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4项。社会发展学院的学生多人次在国家级和省级“挑战杯”比赛、安徽省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超图杯”安徽省大学生GIS技能大赛等比赛中获奖;毕业生多次在“安徽省优质课比赛”和“全国教学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学院多次荣获“考研先进单位”、“毕业论文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实习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院下设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两个教学系和数学分析、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8个教研室和1个数学实验室。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包括卓越中学教师班)、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工程、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2280人。专业教师73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授、副教授职称28人,博士学位与博士后经历65人,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10人,外聘教授15人。数学学科为硕士点支撑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徽省首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国家级基金项目多个,省级精品课程多门。

学院以鼓励考研为抓手,形成“链式反应”的学风模式,近年毕业生考取研究生1000多人,连续多年应届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名列学校榜首,考取美国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数百人获得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以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实训,并多次获得国内外竞赛一、二等奖,2012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人获6项国家专利。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开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应用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5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有23人,博士14人。学院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安徽省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科学教育和应用物理专业是社会急需专业,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良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专业,培养电子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基础物理实验中心为安徽省首批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物理电子实训基地为省级开放实训基地。学院现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几十项,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如物理学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3个,二等奖7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中屡获国家级大奖,毕业生就业前景好。科学教育专业实行精英教育,学风好,学生综合素质突出,考研面宽,考研率在学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学院连续多年获得“考研先进单位”、“就业先进单位”、“考风考纪先进单位”称号。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开设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为省级特色专业。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博士30人,硕士生导师6人,师资力量雄厚;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参与6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公关及科技计划项目5项,主持厅级以上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共600多万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优秀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被SCI、EI收录论文3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5项专利获得授权,科研成果丰硕;实验室面积近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100多万元,拥有“化学实验教学省级示范中心”和“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安徽省级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能充分满足各专业的教学科研需要;学院具有优良的教风和学风,考研优势明显,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应届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学校的硕士研究生,2013年考取硕士研究生57人;学院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学生发表论文22篇;毕业生就业率高,近三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9人,博士22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95%以上,教师中包括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省级教坛新秀、校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坛新秀等各类优秀人才。学院建有12个基础教学实验室、6个专业教室,以及动植物标本室、组织培养室等;拥有“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省级“师范-应用-研究”三型并重的生物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3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厅级教学、科学研究项目30多项。一级学科生物学为国家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系统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200多人。现有教职工54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2人,高级职称教师14人。学院建有省级计算机实训(实验)中心等35个实验室,设备总额1000余万元。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有省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重点学科,与中软国际、科大讯飞、上海杰普等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基地13个。学院积极承办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学生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三十多项,学生就业率达96%以上。近年来,学院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1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及国家发明专利等12项,在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高校本科教材8部。目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正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实现学校各项宏伟目标作出积极努力及应有的贡献。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创建于1979年,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下设声乐、器乐和音乐理论3个教研室;在校生400余人;现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博士1人,硕士19人,引进海外归国人员3人,师资队伍素质高、结构合理。音乐学院拥有专业舞蹈房、民乐合奏室、电脑音乐制作室、电钢琴教室、电子琴教室、合唱教室及百余间学生自练琴房。音乐学院专心办学,毕业生中有200多人在国内外42所高校任教,众多学生在国内多项音乐大赛中获奖,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现为教育部美术学课程试点单位,美术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现有美术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4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9人,博士与硕士学位教师近80%。教师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全国青年美展等全国大展,学生作品连年在全国和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产学研成果突出,实践教学日趋发展。学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高居93.3%以上,多位毕业生在高校、中学、文化部门主持工作,或成为知名的企业家、设计家。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1986年开始招收体育专业,现有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等3个专业,在校生1200多人。体育学院还承担全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任务。体育教育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安徽唯一的,由国家体育总局授权、学校单考单招的专业;表演专业为学校按专业课校考方式录取的艺术类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54人,其中有教授8人、博士3人(包括博士后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奥运会体操冠军邓琳琳的启老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坛新秀1名。设有田径、体操、武术、球类、表演、体育人文与教法、运动人体科学等7个教研室;建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质测试与评价等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仪器价值 300多万元。在科研和实践方面,建有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省级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校级运动人体科研所。近年来该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等教研、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300多篇、教材和专著30余部,获教研、科研奖励几十项。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3个系和教育科学、基础教育两个研究所。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5个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29人,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支撑结构合理。在校普通本科生近1000人,函授本科生300多人。

学院建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室、发展心理学实验室、音乐室等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近400万元。学院现有图书、音像资料等6000多件、各类中英文杂志和报刊50多种,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教育科学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学风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考研先进单位”和“实习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考风考纪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学生考研率在20%以上,学生通过国家公务员和教师编制考试的比率逐年上升,就业率在98%以上。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7年7月,开设有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经济学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642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10人,其中包括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名,教坛新星2名,是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层次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发展后劲足的师资队伍。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为国家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院拥有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农民工研究中心”和“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能力强,发展势头良好。

学院高度重视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的贯彻,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建立了设施齐备的各专业实验室;重视学生实践、实验环节的训练,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一批学生实习基地,同时开办各类培训班,为学生考研考证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