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淮海工学院

院校名称 淮海工学院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江苏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江苏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320

院校介绍

  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淮海工学院是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位于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主校区坐落在著名的国家AAAA级名胜风景区花果山西麓。校园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理想的学习和生活场所。2010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淮海工学院为全国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目前占地2246亩,固定资产总值12.8亿元,校舍面积54万多平方米。全校拥有各类教学实验仪器设备5万多台套,总值1.7亿元,其中单晶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数控车床等精密贵重仪器设备160台套,共建海洋考察船1条。拥有基础化学、大学物理、生物学、现代商务与港口物流、机电综合实践等5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室示范中心和2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39.4万多册,中外文期刊1100余种,拥有超星数字图书馆、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镜像站、万方、EBSCO、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系统,建成江苏省海洋与核能文献服务中心。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拥有主运动场、第二运动场、主体育馆、龙舟训练馆、瑜伽训练馆、篮排球场和网球场等室内外体育设施。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0000人,教职工1600人。设有18个院(部)以及公有民办东港学院,现有5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八大学科。目前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学”等3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和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校共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200多门。“海洋科学与技术”成为全省唯一的海洋类优势学科,“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成功晋级省重点培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和“生物工程”被列为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中心等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科力量雄厚的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省级“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之中。

  学校现有940名专任教师,其中440人具有高级职称,716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其中正高119人,博士183人。100多位教师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学校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数十所高校保持友好往来。常年邀请外国文教专家来校讲学任教。每年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多位教师参与国际学术刊物编审工作。学校与新西兰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合作开办国际课程实验班,每年输送数十位学生赴海外留学,同时面向美国、日本、韩国招收来华留学生。

  学校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路59号

  联系电话:0518-85895135、85895139、85895134、86059305、86059306、86059307、86059308、86059309

  学校网址:。

专业设置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硕士建设单位授权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江苏省高校新一轮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学院已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领衔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6人,博士学位教师21人,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学院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江苏省高校精品(优秀)课程2项、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奖3项。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实验设备价值2600余万元,已建成先进加工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工程训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CAD中心(连云港市CAD技术培训中心)、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江苏省财政厅)、连云港市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港口物流装备研究中心等,在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船舶先进制造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测控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机电综合实践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商务与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升德升(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共建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化工机械厂、徐州恒盛肥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已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学风建设成绩斐然,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力学、数学建模、节能减排及江苏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材料力学、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30余项一等奖、二等奖,有优秀校友已担任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校博士生导师。

  联系人:张萍 联系电话:0518-85895324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分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港口工程系,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753人。土木工程学院具有良好的师资团队,现有教职工57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人,近半数的中青年教师具备博士和硕士学历。实验中心教学条件良好,拥有建筑物理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工作室。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进行产学研联合办学,与企业联系广泛,建有十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每年均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各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自1985年招收首届学生以来,土木工程学院已有3390余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在国内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领域,社会声誉良好。

  联系人:肖莉 联系电话:0518-85895345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创办于1985年,下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六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现有在校生1570人,教职工80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31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39人,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师7人。

  学院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果丰硕。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设备总额1500万元,有计算机系统、通信技术、测量与控制、电子系统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17个实验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了优越的实践条件。近年来,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取得鉴定或验收成果10余项,申请专利8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江苏省优秀课程1门,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国家精品教材奖1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8年、自动化专业于2010年分别入选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于2008年入选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0年初入选江苏省硕士点建设学科。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综合电子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电子工程、过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测量与控制等专业领域的信息检测与处理、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制造与应用等工作,主要就业于邮电与通信电子、电子信息制造、机电制造工程、广播电视技术等国有、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及部队、政府机关等部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联系人:阙建定 联系电话:0518-85895365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综合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建院以来,学院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开拓创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师资实力、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办学条件达到了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目前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六个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特色专业;材料化学、制药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基础化学实验室为省级教学试验示范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我校三大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之一。

  学院一贯重视“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拥有一支学历、年龄、职称、学缘、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2名,其中,教授19名,副高级职称36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27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7人。院长童志伟教授为全国优秀教师。拥有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3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六大人才高峰”1名;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学院教育教学水平优良,不断加大科研团队建设,立足本地区、本行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取得了一批丰厚的教学和科技成果。目前共承担主要科研项目7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企业博士项目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7项,在研项目经费达300万元以上,拥有4个科技创新团队;2010年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种;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面向师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10余场,积极支持教职工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我院为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单位,学院“科技专家团队进企业”小组被评为市先进集体。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改革成果丰硕;中央的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5个,大型仪器10余种,设备总值千万元以上。

  学院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重点推进学生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强化学生科研与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校园文化活动。每年为近30个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专项经费支持,近些年来学生参与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化学化工实验技能竞赛三等奖3项,考研率达到25.3%;在校学生党员200人左右;2010年就业率达到98.68%,所培养的化工专业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联系人:周锦忠 联系电话:0518-85895406

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现有海洋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海洋管理等六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管理、海洋科学、动植物检疫、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水族科学与技术九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淮海工学院品牌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教职工105人。现有90名专任教师,64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10人被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海洋生物学”学科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为淮海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近3年,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被SCI、EI收录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多部,申请发明专利60多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三等奖2项、连云港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多项。目前承担各级各类项目9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6项,主持江苏省科技厅项目12项、主持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项;。

  海洋大楼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设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海洋生物学实验室、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实验室及水产养殖专业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连云港市科技局共建的“连云港市海洋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院拥有2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并建成榆城集团、中洋公司、三得利公司、雨润公司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

  联系人:赵芳仁 联系电话:0518-85895426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下设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实验中心和计算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专业教师75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18人,博士、硕士以上学历教师50余人,拥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此外,聘请10余名国内著名高校和软件企业的博士生导师和高级研究开发人员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建设,形成了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为主体的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和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平台,与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了多个高水平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Microsoft、IBM、ATA等著名信息技术教学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合作。学院专门为本专业学生建设了机器人科技创新和ACM程序设计竞赛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和优越的实验条件。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和省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业竞赛和软件设计大赛等高水平竞赛中获得十余项奖励。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围绕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方法、网络工程等专业领域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课题近20项、市(院)级课题50余项;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通过省、校级结题鉴定成果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8部。

  学院始终把培养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较扎实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较强技术运用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软件工程人才放在首位,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联系人:万洁 联系电话:0518-85895385

测绘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设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一个专科专业,其中海洋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为教育部首批产学结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在校学生约700人。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

  现有教职工48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具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连云港市“521工程”跨世纪培养人才,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多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博士、副教授为骨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拥有空间信息工程、测绘工程、海洋技术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与江苏海事局共建海洋信息技术中心,连云港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具有数字地球、遥感图像工作站、GPS定位与导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施,其中GPS-CORS实验平台和全天候测量实验室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院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和“863”计划项目,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关于数字城市空间管治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研究”、“GPS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控制网系统”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近海核电站温排热污染遥感监测与影响评价研究” 获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本;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9门。

  联系人:王瑞 联系电话:0518-85895585

  文学院

  文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淮海工学院建立的最早的院(部)之一,至今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涉外文秘方向)、新闻学、广告学三个专业,一个“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和“一个文秘工作实务实验室”。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73%。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近年来先后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项20余人次;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共20余部。

  文学院现有学生800余人。到目前为止,文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他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国家公务员;有的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一显身手;有的进一步深造,获得了硕士、博士高层次学历学位,有的成为知名学者;有的成为教育、文化或宣传战线的骨干力量。

  文学院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近年来就业率都在95%以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联系人:芦海英 联系电话:0518-85895464

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为淮海工学院数理科学系,2007年更名为淮海工学院理学院。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数学实验室,学院共有实验室用房近6150平方米 ,其中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06年被评为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共有50个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数学实验室总面积达150平方米,共有微机54 台,可同时容纳50名学生上机实验。学院建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光机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太阳能利用技术实验室。拥有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系统、太阳能电池IV测试系统、风能发电测试系统、GO2000分布光度计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

  理学院拥有教学人员及其他教学辅助人员10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学位16人,在读博士学位7人。有多名学术带头人,其中省“333工程”2人,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在进行,完成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省级二类优秀教学成果一项。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170多篇。有7名教师参加了教材编写,共正式出版8部,主编6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一类和二类优秀课程.

  近年来,理学院积极探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理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

  联系人:张亮 联系电话:0518-85895512

法学院

  法学院是一个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二级学院,下设法学系、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现有法学和行政管理2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 8 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 )、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9人。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 100% 具有硕士学位。有 1 名省优秀教师,4名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3 名连云港市“ 521工程”培养对象,师资力量雄厚。

  近三年来共承担或参加省部级研究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 篇,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2 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12项。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

  学院现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模拟法庭、刑侦综合实验室、行政管理综合实验室、图书资料室,与连云港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商局等12个政法机关及行政部门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司法考试中,2006级学生有47人参加,通过22人,通过率为46.8%,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2009届毕业生中,有8人考取研究生,9人考取公务员,11人被选为大学生村官,1人成为苏北计划志愿者,年终就业率达到了96.1%。2010年2007级学生中又有28人通过司法考试。2010年63名毕业生中,有13名同学考取研究生,11名同学考取公务员,占总人数38.1%。2010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到了98.4%,其中协议就业率与2009年一样均超过50%。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学校许多大型文体活动中成绩突出,如在淮海工学院首届及第三届大学生龙舟比赛中,我院代表队均勇夺冠军。

  联系人:黄金虎 联系电话:0518-85895544

商学院

  商学院是学校首批硕士点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市场营销系、国际贸易系、金融学系等 7个系,以及 1个江苏省现代商务与港口物流实验示范中心。工商管理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目前,全院在校生 3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00名,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 3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 75人,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江苏省委“333工程”领军人才、省中青年科技带头人选、省“青蓝工程”人选。此外,该院还从国内著名高校聘请了十多名博士生导师、教授为客座教授;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经营水平高的企业家为兼职教授。该院教师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市校级课题80余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市厅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5项、二等奖 6项。近五年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75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9部,主编或参编教材 15部。该院已形成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模式,为响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院正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商学院秉承“诚正、自律、和谐、创新”的院训,学生学风好、素质高。通过推行“八一工程”的素质教育模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联系人:马建新 联系电话:0518-85585690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是淮海工学院1985年建校初期就设置的系院之一。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和朝鲜语(韩国语)系,在校学生近1000人,形成本二、本三、专转本、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层次办学格局。现有中国籍多语种专业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讲师27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33人。多数教师具有国外工作经验和学习经历,先后有二十多名专业教师到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访学研修和培训。常年聘请十多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等国的专家、教授执教。 

  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合作交流新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积极拓展海外合作项目,为学生出国学习深造、教师互派、合作培养搭建平台。与日本关西国际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互派交换生;与广岛大学签订了实质性的合作协议,选派在校学生赴日参加短期实习项目;推荐优秀毕业生赴日工作。与韩国国立群山大学、韩国湖西大学、韩国檀国大学校韩国语教育中心、韩国草堂大学校国际语言学院在朝鲜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留学生交换、研究生项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英语专业学生申请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高校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多。

  外国语学院教师潜心钻研业务,积极从事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学术论文数百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编著和教学参考书30余部,承担各类教研和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级精品教材奖两项,省级精品课程一项,校级精品课程4项。  

  外国语学院教风、学风良好,学生基础扎实,教学成果显著。英语、日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朝鲜语专业学生韩国语TOPIC和职业韩国语能力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高校和理工科院校的平均水平。在省、市级各类外语大赛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外语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研修的人数逐年攀升,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年终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创新实践的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联系人:张学武 联系电话:0518-85895484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是淮海工学院富有特色的二级学院。目前设有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设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方向。学院坚持以开放办学,兼收并蓄的办学理念,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主要培养具有较高视野和理论素养,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设计艺术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有综合材料工作室、模型工作室、数字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一批校内实践场所,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国际学院

  国际学院是淮海工学院的直属教学机构,负责开展对外教育合作。学院以“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为宗旨,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完善的教学软硬件条件,为学生提供接受国际教育的平台,努力实现国内外优质教育的有效衔接,致力于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学院目前已经设立的项目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本科项目2+2、财务管理本科项目2+2、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硕士留学项目、美国加尼福利亚三角洲学院的学生交流项目及对外汉语培训项目等。学院采用国外合作院校认可的课程体系,引进英语原版教材及教学方式,采取集中英文授课,注重将英语强化培训、专业基础课程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语言、学习技能、独立生活等方面为学生尽早融入留学国家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可靠平台。

  联系人:赵宏 联系电话:0518-85895573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

  东港学院为淮海工学院下属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成立于1998年,是江苏省首批公有民办高校之一。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连云港市“城市绿化先进单位”。

  东港学院现设海州书院、瀛洲书院、郁洲书院和凌州书院等四个书院。目前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财务管理、英语等40余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4500余人。

  学院有独立校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各种教学、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图书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馆藏图书丰富;学生社团中心2200平方米,有乒乓球室、羽毛球馆、健身房等活动场所;实验楼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设有自动控制、电机与调速、测试技术、网络工程、可编程控制等40余个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电工电子、数控技术、经济管理、新闻摄影等训练中心,建有150座语音教学系统和400余台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系统及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37间,座位数5000余座。东港学院由校本部相关专业学院组织教学,共享本部教师资源。我院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也与本部实行资源共享。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自成立以来,一贯倡导“严谨、求实、团结、献身”的治学精神,恪守“以人为本”、“学生利益第一”的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新路,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目前学院正在进行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和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实行选课制、导师制和专业选择制,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业选择自主权;学生管理建立了“专业大类管理、文理渗透、专业互补”的管理格局,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我院为08、09级学生共配备82名学业导师,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8人。学院不断加强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研究,探索和实践“专业+现代化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社团建设对培养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人才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实用性、技能型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毕业生就业率在92%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今年本科招生计划1000人,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联系电话:0518-85153223、85153219、85895135、85895139、85895134

  东港学院网址:http://dgxy.hhit.edu.cn/

  东港学院校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昌生路2号 邮编:22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