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院校名称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院校类型 高职高专
院校隶属 四川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四川
院校性质 民办

院校介绍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是一所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于2008年4月在具有十多年本科办学历史的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办学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地处成都市东三环,紧邻成都铁路东客站、地铁2号线洪河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学院自成立以来,恪守“修德砺能,务实拓新”的校训,弘扬“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遵循“社会需求引领城市发展,高职教育开启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强化“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尊重市场,整合资源;用好机制,规范管理”、“服务城市化,专业产业化,课程国际化,教育信息化”的办学思路,设计了基于素质教育下的“一条主线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

  学院现拥有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公共服务系、汽车与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国际部共6个系(部),土木建筑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类、旅游类、教育与体育类、资源环境与安全类等10大专业群、41个在校生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500多名的办学格局,是四川省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高职院校。

  学院规划面积1350亩,有成都校区和眉山校区两个校区。校园内既有完备齐全的教学、生活设施,也有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的东湖,还有林木众多、曲径通幽的伴书山。校园绿化面积达到 65%以上,植被茂盛、四季繁花,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四川省最美校园。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校园风光,不但吸引了众多考生和各方嘉宾,同时,也成为四川省和成都市许多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各类培训和考试的首选地,成为《林师傅在首尔》、《青春驿站》等众多影视剧组外景拍摄地。

  学院有各类教师685人。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双师”素质教师约占专兼职教师总数的2/3。其中包括“全国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1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2人、四川省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1人,“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学院教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张晓黎参与了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新中装”样衣制作工作,并获得会议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优秀证书。

  学院现已形成价值8亿多元的优质办学资产。校内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129台,语音实验室12间998个座位,多媒体教室110间8402个座位,形体房5间,画室9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000多万元。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4万册。拥有现代化的电子图书系统,能同时容纳近3000名学生阅览。

  学院不但在校内建成50余个与各专业配套的各类实验实训室,还建成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四川省建设厅支持的四川省建筑工种实训基地,以及校企联建的工程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服装裁剪与制作实训基地等。学院建有经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每年学院有近500名学生可获得政府支持的免费就业创业培训,培训合格者可获得当地政府支持的1万元以上的创业基金。

  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500余家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建筑工程系与蓝光集团、华通造价、晟茂集团,经济管理系与长虹集团、北京华联、西南证券、省物流协会,汽车与信息工程系与建国汽车、迈普集团、思科网络、颠峰软件,公共服务系与成都地铁集团、国旅、万科物业、成都市物业协会、比如教育机构、成都精译通翻译, 艺术设计系与成都八益家具、柒牌集团、省市服装(服饰)协会、四川省家具协会等单位,共建18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成都地铁集团开办有“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与运营专业定制班”、与蓝光集团开办有“蓝光嘉宝定制班”等多个知名大型企业定制班。校企合作紧密,合作成效显著,为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学院先后与韩国、台湾、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中与韩国全州大学、大丘韩医大学、济州观光大学已进行实际性联合办学。2013年,学院有130名国际部学生前往韩国留学,两年后在取得我院专科文凭的同时,将获取韩国大学本科文凭。2014年,也有近200名学生到韩国深造。学院现已建成中韩文化交流中心,今后还将建成代表韩国文化的世宗学院,并将与韩国全州大学、现代集团联合组建现代汽车学院,为现代汽车培养专门人才。学院也因此将成为我国西部中韩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大本营,成为较大规模的国际化学校。

  经过六年的努力,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培育了一批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六年来,学院师生在国家、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得100多个奖项,其中在全国数学建模竟赛、电子设计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营销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不乏全国一等奖,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以及同行的高度评价。学院的办学实践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重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2014年底,接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并获全票通过。学院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中坚力量,连续四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

  学院办学行为还得到了包括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四川省高等教育协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俞仲文 等众多教育名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体制机制好,管理模式好,民办院校就应该这样办!”

  2014年1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发布了2014-2015年中国专科院校排行榜中的所有名单,包括全国1264所公办民办专科院校的总排名及所在地区的分地区排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排名第176位,位列四川省50多所高职高专第2位。2014年1月,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联合发布了2014年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在全国所有本专科民办院校中排名第136位,位列四川省50多所本专科民办院校第3位、民办高职院校第1位。

专业设置

经济管理系介绍

  经济管理系教学资源丰富,专业基础雄厚,始终秉承“挑战自我、锐意创新、不断探索”的品牌系部建设宗旨,坚持“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面向社会、注重实 务”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拥有“双证书”,具备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而实现 “学生”到“企业”、 “学校”到“社会”的无缝链接。

  我系按照市场与社会需求,坚持“专业特色突出,校企合作紧密”的基本思路,致力于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结构合理、适应力强、需求旺盛的经管类专业群。目 前,经济管理系共开设了10个专业,2013年有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证券投资与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经济信息管理、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城市 管理与监察8个专业参与招生。

  我系与一大批实力强劲、品牌优势明显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战略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已彰显特色,各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教改等稳步推进。

  我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已经建立了企业经营沙盘对抗实训室、会计实账训练中心、贝格财税体验中心、奔腾快递实训室、房地产营销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

  激情、活力、敏锐的我系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相信,朝气蓬勃的我系大学生们,在这里,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公共服务系简介

  公共服务系成立于2008年,根据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尊重市场、整合资源”的办学指导思想,紧跟四川省现代产业发展、天府新区建设、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新实践,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以培养城市新兴服务业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经过5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为主的多专业系部。现有在校学生1200余人,教师70余名,其中专职教师全部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兼职教师80%为具有行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公共服务系严格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法与新途径,通过邀请来自相关行业一线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分析与论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专职教师为主体,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活动,不断推动专业及课程建设,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性特点,组建了导游、餐饮、护理等校内实训室,满足了学生对各专业模拟操作实训的要求。积极开展“引厂进校”和“工作室”建设的实践,建立了“网络营销工作室”、“营销策划工作室”、“咖啡调酒综合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全真校内实习环境。同时,根据学生认知和专业特点,推行弹性教学设计,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方式,开展认知实习、专周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特点,加强了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公共服务系秉承“素质为本”的理念,倡导“会做、会说、会沟通” 的培养观,以课堂、寝室、校园、图书馆、实习企业为阵地,积极实践“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以教会学生做人为基础、教会学生做事为目标,形成了与人才培养理念相适应的素质教育、学风建设、心理辅导、实习实训、职业指导、素质拓展、双证书制、专本套读全过程、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系部及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及学院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毕业生就业率达99.7%。

应用外语系介绍

  应用外语系奉行的教育原则: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富有创新,在创新中形成个性。在育人成才过程中,我们主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和就业机会,让学生高就业、快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在素质养成过程中,我们贯穿:注重培养学生“德”的理念,即:“谦虚是德、律他是德、律己是德、和谐是德”。应用外语系全面实施素质养成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努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应用外语系现有专业:应用英语、应用英语(学前英语方向)、文秘(中文、涉外)、商务英语、汉语、应用韩语6个语言专业。应用外语系现有专职教师33人、含辅导员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8人。学历结构合理,具有研究生学历15人,在读研究生11人,本科学历8人。应用外语系在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重视校企合作。到目前为止,外语系已经成功与31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成都通译翻译机构、成都天府国际旅行社、成都龙堂国际青年旅舍、成都均衡营养学校、成都仁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韩国希杰公司等,成为应用外语系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外语系也成为他们的人才储备基地。应用外语系将继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就业平台。

机电与建筑工程系介绍

  机电与建筑工程系成立于2008年。现有在读学生4200余人。历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以上。

  机电与建筑工程系依托成渝经济区、成都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龙泉驿)等区域经济规划和产业布局,开设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共7个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前景广阔的热门专业,着力为成渝经济区的建筑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机电产业培养具备“会做人、会做事”特征的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机电与建筑工程系整合吸纳了省内外一批立志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专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分别组建了建筑工程类专业、机电(汽车)类专业两支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8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18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31人,有40%教师来自于企业。

  机电与建筑工程系着力构筑特色鲜明、配置合理、水准一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现已建成有汽车机电综合实训楼、建筑工程实训中心、以及多个配套实验实训室等,建筑总面积达3800余平方米。拥有成都市钢筋工、架子工、施工员和汽车维修工四个岗位的培训资格,是学院被授予“双证制”学校的重要依托。其中建筑工程实训中心作为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四川省建筑工种培训中心实训基地,每年为社会培训的人员达6000余名。

  机电与建筑工程系与四川华通造价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晟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第八建筑工程公司、成都三和集团、置信经典汽车贸易公司、四川长征集团、TCC汽车美容会所等30余家知名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合作的内容已经深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为在校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委派技术专家授课,参与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等。

信息工程系介绍

  信息工程系是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六大教学系部之一,是在原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及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确定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工程系目前在校生人数近500人,经省教育厅批准,现可开设有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9 个,分别是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专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等。每年根据学院招生计划安排招收各专业学生。建系以来,本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一教育理念,信息工程系力求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下的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信息工程系广大教职员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工程系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两次获得学院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2011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

  为配合信息工程系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验实训室有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等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初步建成了与各专业培养相配套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针对信息技术及工程类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信息工程系从办学初期就着力于广泛开展的校企合作,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果斐然。目前已经与39家IT类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有思科系统公司、迈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音泰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巅峰软件集团、锐之狮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并且已经在学生认知实习、学生实习实训、人才测评、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信息工程系教师队伍建设是在继承了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不断的进行补充和完善,现有专兼职教师40余名,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8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博士3名。信息工程系专职教师队伍是支团结好能战斗的队伍,在校内外进行的各种评比中获得了诸多荣誉,仅就2010年以来,由信息工程系教师完成的各项教研成果就达13项,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篇,单著或主编出版的教材三部,完成院级教改项目三个。另外信息工程系JSP课程成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基本建立起了一支由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组成的专业素质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学科、专业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走在学院前列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努力,信息工程系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两次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学生参加的各类专业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12月8日在北京结束的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我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2008级学生张凯获得了Flash动画设计一等奖,汪新刚、应莉获得优秀奖。2011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选拔赛中,我系2009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 何平、廖若然 获得二等奖,蒋飞、鲜娇获得三等奖。2010级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梁濒文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D类)荣获特等奖。在“四川省第一届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分项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技能竞赛”,我校参赛队伍获得本次比赛三等奖。在WACOM四川省首届大学生限时创作动画比赛中获二维动画片优秀奖等等。由于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我系08级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信息工程系将继续本着“以就业为导向,创品牌、树声誉、形成良性循环;在专业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上坚持致力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基本思路,力争打造一批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精品专业。努力以“树立自信、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加强综合,引导创新,自我发展”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信息工程系全体员工坚信,在学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信息工程系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下,在我们学生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的莘莘学子将在这里插上他们理想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自己的蓝天。

艺术设计系介绍

  艺术设计系一直以来致力于内涵建设,已连续两年获得学院先进集体及2011届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获得成都市服装行业协会颁发的“人才培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建成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规划建设教材1部,校级精品课2门,出版论著及国家一级出版社教材8部。承担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重点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校级重点项目3项,校级一般项目5项,校本教材3部,校企合作横向课题项目7项。

  师资力量:由“全国优秀教师”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张晓黎教授领衔的艺术设计系,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专职老师90%以上为研究生学历,80 %以上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人才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采用项目制,依托工作室,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导构建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共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以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的发展方针为指导,围绕建设四川文化强省发展现代艺术设计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相关行业,定位于培养在时尚创意设计、文化创意产业中能胜任文化活动、产品开发设计与技术工作,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按照“2+1”的人才培养方式,前两年进行专业基础学习,第三年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兴趣选择将来从事的专业方向进行专门培养。

  艺术氛围:拥有一流的教学条件,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学院、成都美术馆同在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校区内现有美术类设计类本、专科在校生6000余人,教育资源共享,艺术氛围浓厚。每学年举行一次的教学成果展已成为具有艺术设计系特色的教学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好评。

  校企合作、实践实训:艺术设计系与四川省家具行业协会,四川省工业设计协会、四川省、成都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四川室内装饰协会、成都八益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象景观有限公司、成都今日生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都瑞英捷广告有限公司等众多知名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共同筹建的“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中心”,在总体规划下,整合各专业,现已建成校内时尚创意产品设计工作室、服装工艺实训室、时装鞋设计工作室、家居设计软装实训室、编导及文艺表演工作室,中国光华基金资助的“璐比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及一批校外实训基地,根据行业需求和市场需要开设实践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及实习岗位,有效保障学生就业,成效显著。

  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多层次学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至少一门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如“广告设计师、产品造型设计师、面料设计师、色彩搭配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家具设计师、软装设计师、鞋类设计师、CCAT资格证书”等。也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汽车驾驶执照、教师资格证等。

  博雅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自考套读的方式获得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本科学历,达到相应条件者,可获得学士学位。目前已开设的自考套读本科专业有“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

  教学成果:在各类代表行业最新设计趋势和创新思维的行业高端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包括在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景观设计组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高校传播、设计广告类专业认可度高、社会影响大的专业奖项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获得优秀奖,在全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中获二、三等奖,在全国设计艺术大奖赛获环艺设计类二、三等奖,在四川省大学生旅游艺术设计大赛获得金、银、铜奖,在四川省高校工业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等。

  学生在国家级各类大赛中共获得奖项110人/次,在省级各类大赛中共获得奖项28人/次,获奖学生比例占总学生数近10%,空间艺术设计专业获奖学生比例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30%。我院还获得了3次国家级优秀组织奖,4名教师获国家级设计教学名师奖,1名教师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1名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四川电视台行业报纸等主流媒体也多次对学生参加行业内专业大赛进行报道。

  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企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艺术设计系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