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院校名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山东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山东
院校性质 公办

院校介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是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其前身是山东省团校、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迄今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地处高新产业带中心,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1040亩,建筑总面积2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6205万元;学校建有各种实验实训室86个;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25万册,电子图书3000GB;纸质中外文期刊1580种,电子版中外文期刊19281种;建有现代电子图书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库14种;建有现代化的办公、教务、科研、学工、一卡通等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适应学校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共有专、兼任教师69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博士和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16人,45人在省级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学校完善的设施、雄厚的师资队伍、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43个本、专科招生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17个省(市、区),学校招生规模和生源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逐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经过66年历史的积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注重发挥青年院校的政治优势,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和“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良好校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建设。2002年舞蹈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11年舞蹈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学校设有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研究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列为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山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另有省级示范专业2个、特色品牌专业8个,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36门。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以校园广播、校报、网站等阵地以及“山青讲坛”、“名人名家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了校园文化建设立体格局;并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塑造了山青学子青春气息浓、政治素质高的良好形象,形成了广受赞誉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青模式”。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15名以上外国专家驻校任教,先后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北园大学、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和留学生,进行图书资料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和合作办学等。同时,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为社会培养出了4万余人各专业毕业生和4万余人团干部培训结业生,其中5200余人走上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岗位,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岗位的业务骨干,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由于学校成绩突出,在200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并荣获多项山东省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11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专业设置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900余人,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教学院部之一,同时承担着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学院现设有政治学与行政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六个教研室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社会工作实验中心。学院多年来注重发挥青年院校的政治优势,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和“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良好校风,办学规范,从严治院,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政法学院集中了我校的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有一支业务精干、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师德优秀的师资队伍。教师中多人次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团校系统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称号, 32人次在省级及国家级学术团体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学院建有国内一流的社会工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方法训练与基本技能培养的平台。学院资料室现有图书近万册,期刊108种,香港社会工作资料100多种,为师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学院建有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办事处、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济南市历下区姚家街道办事处、山东行知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济南市乐橄儿智障人士服务中心和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等2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为广大师生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学院还成立了社会服务机构“济南山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社会服务的平台。学院学术氛围良好,教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来,政法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教科研课题32项,校级课题6项;主编、参编各类著作和教材40余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1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科研成果被CSSCI收录;20余项科研成果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学院努力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社会工作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来,先后有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团校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先后有8项教学成果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人次获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由于各项工作突出,政法学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并三次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次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管理学院:

是我校培养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管理科学系。学院学科门类设置合理,专业优势突出。管理学院专业设置涵盖了管理学门类中的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现设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物业管理教研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梯队结构合理,多名教师具有国外访学或企业挂职实践经历。兼职教师多数来自知名兄弟院校、党政机关及校企合作企业,均具有教授职称或总经理以上职务。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正朝着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日益合理的目标迈进。学院办学特色显著、目标明确。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下,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致力于将政治、管理、服务与国际事务融为一体的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政治特色、青年特点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学院重视内涵式发展,着力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在“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学院内涵发展,全面推进学院工作”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以学科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突出特色,进一步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和教学科研质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与创新,通过加强精品课程群建设、优质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等手段,有效促进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为我校规模较大、整体实力较强的骨干学院,专任教师中有山东省优秀教师、市级首席专家、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硕士生导师各1人。学院目前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和两个专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拥有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实验室和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近年来,出版教材33部、学术著作1部,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20篇、被EI检索31篇;学院教师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或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3项;研究成果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也是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科研实验室,设有密码学与网络安全、不确定信息处理及智能算法、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三个研究方向,拥有互联网环境指纹身份认证研发平台、Dell高性能刀片服务器等实验设备30台(套),设备总值700余万元。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是一个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省内先进开放的信息工程技术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组成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工电路、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智能决策、网络安全与密码学等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和公共计算机房。实验教学中心专业课教学科研实验室总面积11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大学生软件设计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训任务。2014年信息工程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12.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接近100%。2009-2013年信息工程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拥有一支锐意进取、精诚合作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学缘结构合理,多人拥有企业工作经验及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多名教师获得学校教学名师、中青年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学院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立足于山东省开放型经济,旨在培养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外经外贸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形成了包括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群、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优秀专业教材、外贸综合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系列教育资源,被评为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经济学专业突出“重素质、重能力、重应用”的专业特色,根据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现实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学生网络商务应用技能的培养;金融保险专业面向全省各大保险公司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专业技能和应用性的培养模式为办学特点,以全面发展人文素质和突出专业能力为重点,既注重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又注重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紧密结合,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学院课程、教材建设成绩突出。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3门——《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英文函电》、《跟单操作实务》,校级精品课程8门,主编出版教材23部,其中山东省优秀教材2部。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教学成果获奖24项,取得了丰厚的教学科研成果,目前承担省级科研课题3项,省级教改课题2项。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建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保险等3个功能先进、国内一流的校内实验室,是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和实训项目的教学场所;与4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场所。学院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师教学态度严谨,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毕业生知识面宽,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强,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商学院

商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努力践行“夯实基础、注重应用、复合能力,提高素质”的育人原则,深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知识面宽、适应性强、专业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抓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专业建设主线,先后建成《市场营销学》、《会计信息生成流程》等11门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建成虚拟仿真社会环境实验室(VBSE)、多功能会计实验室、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室、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中心等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平台,以及经管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同步。近年来公开发表论文430余篇,承担各级科研与教研项目近5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获校级以上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超过40项。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越的办学条件和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商学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期间,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内涵、突出特色”的发展路径,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文化传播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是山东省最早以文化传播命名的教学科研单位。该院以“传播先进文化,传播主流文化,传播齐鲁文化”为宗旨,以“德才兼备、知行统一、文化底蕴深厚、专业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院学科基础扎实,教学条件优越。经过多年建设,广播电视艺术学被评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新闻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文秘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新闻业务技能》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新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电视节目包装》、《电视节目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策划》、《电视节目摄像与编辑》、《播音主持实务》、《公关实务》等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中心为依托,建立起实用、先进、完善的实验室(实训室)20余个,拥有设备资产1000余万元。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青年教学能手5人。形成了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支持专业建设的学科群。有多名教师分别在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等省级、国家级学术团体中担任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等职务,在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实力和权威性。近三年来,出版著作、教材16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此外,还有一支由省内著名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及资深秘书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学生素质全面,专业能力突出。坚持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指导,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2014年开设“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创新实验班”,以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在强化校内教学与实训的同时,广泛开展行业合作,先后建设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山东青年报、山东商报、山东青年杂志社、济钢集团、力诺瑞特集团、济宁市广播电视台、青州市广播电视中心、滕州市广播电视台、莱阳市广播电视台、邹城市广播电视台和禹城市广播电视台等20余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推荐百余名优秀学生参加顶岗实习,部分优秀毕业生实现了在实习基地就业。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在各级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上发表作品达200多件,获得包括“齐越朗诵节”在内的全国、全省50余个专业比赛奖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

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外语类专业迄今已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外国语学院主要承担大学英语、第二外语和外语专业教学及科研任务,现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及阿拉伯语七个语种,专业涉及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翻译学等学科。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道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民主开放的大学文化氛围。外国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山东省优秀教师2人,常年聘请来自欧美、中东、日韩等相关语种国家的外籍教师15人驻校任教。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成绩突出,在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和学术平台建设方面均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得到了山东省高校外语界的高度评价,先后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专业外语研究会、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山东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处中英文化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外国语学院现建有无线发射台1座、语音实验室10间、数字化语言教学与自主学习中心1个、具备同传训练功能的情景教室2个、教学实习实践基地10余个。外国语学院资料室现有纸质图书5000余册,电子音像资源100余种,外文报刊32种,为外语专业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外国语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就业等方面成绩突出,近年来荣获省、厅、校级各类综合奖励72人次,完成较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100多篇,完成著作、译作、教材10余部,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1项,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完成省厅级大学英语教改课题1项,目前承担省厅级教改科研课题2项、校级课题多项。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五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

旅游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旅游学院创建于1998年,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育人实践中,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认真研究旅游行业发展变化,积极探索高等旅游教育规律,立足将学生成长需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与国际酒店集团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塑造旅游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的专业文化,逐步形成特色。2013年,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被评为学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教学团队力量雄厚,团队中60%以上教师拥有行业实践经历。教师团队主持完成多项省厅级教学与科学研究项目,承担了大量行业服务活动。学院与进入中国十大国际酒店集团的11个品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在国内一线城市以及海外实习就业机会。旅游学院目前拥有1100平方米的专业实践教学区,能满足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吧管理与运营、酒店信息化技术等课程实践,即将建成的4000平方米的旅游学院综合实践教学中心包括酒店企业一线业务以及小型休闲企业功能,将为学生提供服务、管理、经营实践和创业训练的条件和环境。国际交流也是旅游学院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目前拥有与新加坡、阿联酋的合作项目。2013年,旅游学院建立了与台湾部分高校的学生交流,目前已经派出第一批交流学生赴台学习。旅游学院毕业生连续多年就业率在96%以上,已经有大量学生进入旅游企业高层管理岗位,另有毕业生进入自主创业。

舞蹈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专业创办于198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专业。舞蹈专业2004年被山东省文化厅首批列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006年被山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09年舞蹈学院教学成果《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培养基层舞蹈人才的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1年舞蹈学被山东省文化厅评为文化艺术类“十二五”重点(强化)学科,2012年舞蹈学院“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舞蹈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同时从全国著名艺术院校、文艺团体、研究机构中长期聘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艺术实践经验和专业功底的兼职教师6人。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以高水准的教学能力和表演能力,形成了富有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创新团队,2010年舞蹈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现有13600平方米的高标准艺术楼一座,楼内2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舞蹈练功厅15个,500平方米大型室内舞蹈演出排练厅1个,并配有高标准功能齐全的摄录像、录放音、电化教学及设备室、更衣室等设备设施,为舞蹈专业提供了足够的教学和艺术实践场所。舞蹈专业学生多次参加中央和有关省市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和全国及省级专业舞蹈比赛,取得了“全国首届大学生舞蹈比赛”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获全国舞蹈专业比赛“荷花奖”和“桃李杯”奖,实现了我省舞蹈界在这两个奖项上零的突破。2013年,在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中,学院选送的三人舞《风雨担架》荣获本次比赛唯一“组委会特别奖”,独舞《涟涟有鱼》荣获“单双三组表演三等奖”,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荣获“评委会编导个人特别奖”。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国庆60周年,舞蹈学院作为全国地方院校和山东省舞蹈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设计艺术学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类专业已有近20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扎实、多学科搭配的专兼职教学与管理队伍,多名教师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担任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济南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会长与秘书长、全国刻字艺术展终审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课题组成员、国际大赛策展人等社会职务,多名教师荣获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学院曾参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化部群星奖、亚洲举重联合会等众多设计活动。学院坚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为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重视校企合作,引入公司设计实践课程。建立了工作室制的导学模式,从“订制服务”和“创意服务”两种途径,开展项目化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不断提高师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学院立足世界设计前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互访活动,与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台湾建国大学、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首批赴台学生已完成学业,赴韩交流学生正在申请入学。学院本科专业施行大类招生、一年后分专业培养的教学模式。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各专业间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群。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在众多设计大赛中获得荣誉,教师作品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比利时、波兰国家图书馆等专业机构及私人收藏;纤维艺术研究方面的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国际知名度;2项成果荣获泰山文艺奖二等奖和三等奖。3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成为校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省级科研及教改项目,出版多部著作,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拥有完备的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包括数位屏专用设计、苹果电脑、PC工作站等高端机房,服装工艺制作室、品牌形象设计制作、丝网印刷、化妆间等实训室,建设有纤维软装、摄影、影视特效、品牌形象设计工作室,目前正在筹建模型制作、金工、木工、环境设计、产品展示等相关实验室。在校外与安莉芳集团、新郎集团、漫博通动画制作公司、韩都衣舍、山东信息通讯技术研究院、苹果公司、完美新娘、山东省电视台等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院还先后建立了山东峨庄、安徽黟县、江西婺源、陕西榆林、河南洛阳等多个写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