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院校名称 成都中医药大学
院校类型 普通本科
院校隶属 四川省教育厅
所在地区 四川
院校性质 公办
学校排名: 196

院校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50多年的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800亩,有16个学院、3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等。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2人,“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8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8人,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4人,第二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6人。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让学生得到发展机会、让学生增强发展动力”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药人才,其中有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0余年。

  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67个,其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教学医院19所,实习医院38所,其中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国家发改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基地)建设单位。

  “十二五”以来,新上各类科研项目1598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8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8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有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学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养了来自韩、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台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开展了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大学及台湾地区义守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的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等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我校在葡萄牙举办的分校中实施中医针灸本科学历教育。学校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等。

  学校正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八大提升计划,奋力推进再次腾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不断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专业设置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介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成立于2009年7月,前身是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生殖卫生学院附属医院。

  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教授10名,副教授33名,享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3人。现有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设立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负责开展计划生育及生殖医学技术国际培训工作。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863项目、973项目以及财政部行业专项、国家人口计生委、世界卫生组织等科研课题30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1000余篇,编译学术文章600余篇,编写全国统编教材及学术专著100余部。

  秉承“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坚持“三让”素质教育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简介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于2009年7月由公共卫生学院和管理学院合并而成。现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点1个,本专科专业6个,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西南地区卫生管理、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此外,还长期聘请多位校内外兼职教授、医院院长、卫生行政管理者、企业家等为学生授课。

  学院立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中医药院校特色,突出创新思维与能力训练,注重团队精神铸造”的人才培养思路,,致力于培养具备现代医药卫生管理知识、技术和能力,在医药卫生领域从事医药卫生管理和营销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注重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素质。近年来,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好评,就业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其中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率连续四年100%。

  护理学院招生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是在1960年四川省中医护士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学院于2001年正式挂牌成立。是四川省最早招收高级护理的学校, 1993年正式招收普通护理大专,2001年正式招收普通护理本科, 2005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中医高等院校最早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之一。通过四十多年的办学,护理学专业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学院具备护理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成人护理本、专科等三个层次五种类型人才的教学培养能力。护理学院是全国中医高等护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护理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护理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有职员工38人,其中专兼职教师28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助教6人,辅导员7人。学院教师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学院近年来主持并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其中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32项,校基金课题16项,校教改课题12项;获优秀研究成果奖12项,国家专利1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专著16部,主编和参编国家级高等院校护理教材26门,四川省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学院注重社会实践和对外办学,大力拓展就业路子,目前已与澳大利亚、日本等签订办学和就业合作协议,与台湾交换学生3年。

  学院现开设普通护理和涉外护理两个方向,在读护理本、专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院的办学目标是:“注重人文,拓展素质,强化实践,突出中西医护理的融通与结合,培养能力型、实用型、复合型高等护理人才。”学院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走中西护理结合的道路,是学院的一大特色。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操作技能娴熟、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后能从事护理临床、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社区护理和护理管理等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就业率达98.5%以上。

  护理学院

  2011年3月21日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介绍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学校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的内设学院。下设教研室13个、模拟医院1个、附院图书馆1个、示教室21间。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1083人,其中教授70人、副教授1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

  现有硕博士点14个,有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在校学生3948人,其中硕博士生712名。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点5个,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2个,四川省重点学科6个。学院开办了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本科专业,1981年获得全国第一批中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全国第一个中医妇科学博士和中医五官科学博士。

  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糖尿病),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三级科研实验室2个、二级科研实验室3个,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3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86项,90余项成果获省、市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在对外教育方面,先后为2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中医人才,是我国中医药对外交流的重要基地。

  在新的历史时期,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将抢抓机遇,奋发努力,积极作为,加快发展,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民族医药学院简介

  民族医药学院系全国中医院校中第一个综合型的民族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门机构,拥有民族医学博士点、四川省重点学科,培养了全国第一位民族医学博士后,为学校确立的研究教学型学院。现有藏医学、藏药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藏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藏药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一大批民族医药科研、教学的专家教授和博士人才队伍。设立有民族医药研究所,西南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现有中央与地方共建“西部民族医药”重点实验室,与奇正藏药集团共建“藏药固体制剂”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药资源评价”三级科研实验室、四川省“民族药资源保护与利用”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国家重大新药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部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连续四年保持全校科研人均经费第一。学院曾多次获四川省民族医药先进集体、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和奖励,与重庆太极集团、奇正藏药集团、四川科创医药集团、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藏药厂、西藏藏医学院藏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中藏药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的紧密联系。

  人文社科学院简介

  人文社科学院是在整合我校原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想理论教育学科的基础上于2006年5月新建立的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2人,专任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80%以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1个,本专科专业(方向)3个,在校学生700余人。学院下设心理学、对外汉语、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个教研室。学院实行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建设并举,突出人文社科教育特色,应用心理学、旅游管理学和对外汉语是社会急需的新兴专业。

  建院以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8项,市厅级课题3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CSCCI和核心期刊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余部,多项科研成果曾获得市厅级和校级奖励。

  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正以崭新的姿态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本着“以人为本,以文育人”的理念,继续强化人才质量、师资队伍、学术科研等综合育人条件和环境建设,促进学院整体发展。

  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现有学院办公室、教学科研科和学生科等行政管理机构,下设专业理论教研室、球类研究室、操类研究室、田径游泳教研室、传统运动养生教研室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心。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基础,以体育学科建设为突破,努力培养具有中医药背景,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体育保健、现代休闲、养生康复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2004年开设体育教育(保健体育方向)本科专业,2007年设立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本、专科),学院还负责学校运动医学硕士点的管理,目前已初步形成现代体育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国招收体育教育(保健体育方向)、社会体育和运动人体科学三个专业的本专科学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1人,讲师1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12人。学院主要负责全校学生的公共体育课和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学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的训练、竞赛工作,承担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及运动人体科学三个专业大部分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学院秉承中华传统保健精华,弘扬传统运动养生理念,遵循“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校训,谨遵“求实、团结、勤奋、进取”的校风,致力于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和发展传统保健体育,展现传统保健体育新面貌,为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的新型体育人而努力。

  外语学院简介

  外语学院成立于2007年,前身为国际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博士、硕士和本专科学生的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有三门精品课程和多项科研课题。

  学院现有教职工44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3名。现开办了英语(中医药翻译方向)、应用英语和应用日语3个本专科专业。

  学院建有专门的语言教学实验中心,教学设施配备齐全,设备先进,是外语教学的理想场所。

  学院一直把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TEM4,TEM8)中,统考通过率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我院学生还先后获得了全国CCTV英语演讲大赛四川总决赛二等奖、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优胜奖等。

  “精思笃行,厚德博学”,外语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努力办成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学院。

  药学院简介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创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最早成立的药学院(系),我国第一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三次(1988、2002、2007年)荣获国家级中药学重点学科殊荣的单位。目前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级重点学科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财政部基础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5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

  现有1个博士点,一级硕士点29个,二级硕士点7个,13个本专科专业及方向,在校本专科学生2825人,硕博士研究生499人。

  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2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

  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励2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近100篇。

  学院将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等为支撑,全面实施人才、特色、科技发展战略,构建科研教学型学院,为中药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建设做出贡献。

  医学技术学院简介

  医学技术学院是以培养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技术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学院,学院现开设有7个本专科专业,其中医学检验专业有数十年办学历史,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较系统的培养方法,已为社会输送了上万名医学检验骨干。

  学院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师资队伍,现有高级职称专职教师24人,有23人拥有硕、博士研究生学历。学院学科体系齐备,设立有12个专业及专业基础教研室,建立了28个学生标准化实验室及完备的实验设备。

  学院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近几年,学院申报并获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有多项成果获得各级奖励。数十名教师参加了卫生部和教育部规划教材、协编教材的编写,其中多人担任了主编、副主编。学院每年在国家和省级杂志发表教学、科研论文十余篇。

  学院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与省内外有较强实力的医院、企业、研究所等100余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关系,通过专业实习实现与岗位的衔接,得到了用人单位广泛认可,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居于前列。

  针灸推拿学院简介

  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86年的针灸系,1995年成立针灸推拿学院,2009年组建为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学现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四川省重点学科;《针灸学》现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针灸学教学团队现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康复治疗学现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学院/医院是四川省本科人才重点培养基地、四川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首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学科点实验室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针灸推拿专业始建于1956年,由我国著名针灸家吴棹仙、蒲湘澄、余仲权、关吉多、蒲英儒等创立,李仲愚、杨介宾、罗永芬、黄迪君、廖方正、宋开源、秦必光、梁繁荣等名师辈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累。1960年正式开办针灸专业,1978年成为国内首批针灸学硕士学位授位点,1986年成为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地区惟一的针灸推拿博士学位授位点。1999年在全国中医院校率先开设康复治疗专业,2001年开办中医学老年医学方向,2004年开办中医学医学美容方向。

  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培养、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现有教职工146名,其中专任教师41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6名,副教授12名;博士21名,硕士8名;博士导师8人,硕士导师16人。拥有国家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和厅局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霍英东基金教师奖获得者2人,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

  本学科科学研究引领着我国针灸研究方向,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近5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部省级课题50余项,其中牵头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余项、部省级等课题40余项,课题总经费25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源刊6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及市级科技奖励2项。

  学院/医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针灸推拿为品牌,针灸英语为特色,康复治疗、医学美容、老年医学为拓展的,博士、硕士、七年制、本科、专科等多学历层次有机结合的立体办学格局。现有在校本专科学生20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200余名。